搜本站
搜索
list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栏目 > 当前专题 > 改善就医感受 提升患者体验
改善就医感受 提升患者体验
加强医疗救治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升患者急诊急救体验——赤峰学院附属医院
发布时间: 2024-01-15 13:18    
分享到:

打开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即可


一、概述

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成立于1994年,是一个以院内急诊、院前急救、危重病医学为主的综合急救专业科室。科室现有临床医护人员58人,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总床位35张,分设医疗区(急诊、急救、重症监护、手术、住院)和支持区(挂号、收费、影像、化验、药房等),可实现院前、院内一站式、无缝隙链接急诊急救服务。近年来,急诊科积极优化急救流程,调整急救网络布局,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医疗救治和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升。

二、综述

为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急诊就医问题,改善就医全过程感受,提升患者体验,医院急诊科持续加强急诊急救能力建设,不断改善急诊急救服务,优化急诊就医流程,利用多种途径普及急救互救知识。加强急诊信息化建设,形成了市区“白金十分钟”,旗县“黄金一小时”急救圈,创建了赤峰市“白金十分钟”志愿服务品牌,提升了当地市民的急救互救意识和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优化急诊就医流程,前置急救措施

为了提升救治水平,急诊科不断优化急救流程,保障急救通道畅通,尽量缩短救治时间。时间节点是急诊服务质量的重要考核指标,如何有效缩短院前急救反应时间一直是急诊科关注的课题,急诊科在服务半径内(新城区服务半径8公里)院前急救平均反应时间达到13.8分钟。为了争取救治时间,急诊科将急救措施前置到救护车,提升车载的综合急救能力,为救护车配置必要抢救设备,培训救治人员,做到“上车即住院”;医生在救护车就能完成初步病情评估、快速做出处置、早期病情沟通,让医疗救治进一步前移,为病人救治争取每一分钟。

2018年,按照国家“五大中心”建设的要求,急诊科结合“白金十分钟”时效理念提出了“急救措施前置”的方案,对创伤、胸痛、卒中、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急救流程进行再造,进一步确保专科救治时效。创伤患者可实现床旁超声FAST快速监测脏器损伤,尽量减少患者搬动和转运,60分钟内进入手术室;心梗患者在急诊FMC于10分钟内完成抢救并监测心率,30分钟内进入导管室并手术;急性脑卒中患者在急诊科重点监测呼吸道,为患者争取更好的抢救时机;中毒患者在急诊早期催吐,迅速启动抢救流程和预案。同时,医院构建院前、院内急危重症一体化救治模式,打造救护车直达导管室、手术室及重症监护室的转运流程,进一步争取时间。目前,医院心肌梗死经救护车急性救治入院执行“双绕”流程(绕开急诊科和CCU),有效缩短患者心肌总缺血时间,平均DToB为61分钟,最短17分钟。

四、打造医疗服务品牌,争取“白金十分钟”

   为了保证急诊急救运转高效,不断完善急危重症救治体系,改进急诊急救服务,提出“全链条”干预的理念,创建急救链“大众+专业”模式。急诊科制定了“全链条”干预预案,对院内、院前人员甚至救护车司机都要进行“白金十分钟”理论与实践的培训,做到关键时刻“人人可上阵”。对急救时效规律与流程进行再造,改进专业抢救方式,让公众参与急救之中,探索急救新途径。急诊科对急救模式进行归纳总结,创建了“自救互救—现场急救—途中转运—急诊抢救—院内救治”急救5环链模式。2014年,急诊科率先在赤峰市发起急救“白金十分钟”志愿服务活动,现已发展到6个旗县区并设置网络机构,志愿服务队伍达到139人,各专业的业务骨干占到81%。打造了“1+6+N”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架构,即:由赤峰学院附属医院牵头,6个旗县分支机构和N个各级医疗机构共同参与的志愿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志愿服务队共开展活动321场次,民众的急诊急救知识普及率显著提升。急诊科还把“白金十分钟”时效理论引入急诊抢救工作中,急诊医务人员的抢救技能和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ROSC)明显提高。“白金十分钟”志愿服务已经在赤峰地区被打造成为一个公益品牌,在赤峰地区的影响力持续提升。

9年来,“白金十分钟”共组织志愿服务达1368小时,面对面培训市民超过10000人次,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市民达20万以上。急诊科编排的“白金十分钟”急救广场舞被赤峰市总工会选中,参加了全市组织的“厉害了,建设者”系列活动汇报演出,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急救“白金十分钟”科普系列活动被赤峰电视台、赤峰农村牧区广播及赤峰日报、红山晚报、内蒙古晨报等主流媒体报道17次,成为了赤峰市群众喜闻乐见的公益活动,获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一名经过“白金十分钟”志愿者团队培训的志愿者,成功抢救同事的事迹在《红山晚报》上以《小伙儿临危不乱,现场保住同事性命》为题刊发,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2018年5月,急救“白金十分钟”志愿服务项目被赤峰市精神文明办授予“赤峰市学雷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称号;2018年10月,赤峰学院附属医院作为秘书成员单位参与由国家卫健委精神文明办和中国志愿者协会举办的全国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急诊科申报的“白金十分钟邻里守望”公共空间急救技术普及中国行项目获得铜奖。


   五、自救互救全民普及,群众广泛参与

   为了更好的发挥急救专业优势,让更多的人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急诊科所在的急诊辅佐党支部经常深入社区、学校开展志愿活动。2023年6月17日,急诊科联合15个科室、8个党支部的医疗专家来到万达广场,为市民演示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技能,为市民提供中医康复按摩以及健康咨询服务,向市民普及急救技能和健康知识,提升大众健康素养。像这样的志愿服务和义诊活动,急诊辅佐党支部每年都会组织3-5场。

急诊科经常深入社区、商场、广场和学校,进行现场“摆摊揽客”,推广“健康地摊”活动。每次活动现场都会吸引众多市民参与,医务人员通过现场演示、发放宣传单、集中宣讲等形式向群众宣传急救知识和疾病预防知识,推动了健康宣传、健康咨询、医疗服务一体化,让群众获得健康知识和技能更加便利。9年来,通过自救互救知识的宣教和普及,很多市民都通过参加活动掌握了急救知识和抢救技能,其中不乏在家抢救亲人成功的范例。急诊科还和武警、交警支队合作,建立警医联动机制,为救治伤员开通绿色通道,缩短救援救治时间,最大限度地降低创伤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还和公交公司签订协议,为公交车导致的交通事故伤者开通绿色通道,执行“先诊疗、后结账”的模式,使伤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

    六、加强急诊信息化建设,开展应急演练

为了改善急诊院内医疗服务质量,医院不断完善从急诊科到住院部的一体化服务流程,安排专人陪同、陪护、陪检。随着“智慧医疗”的发展,急诊科的信息系统也在不断完善,自助挂号、自主缴费、手机终端等操作均已实现。为了提升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和应急处置能力,每年医院都组织大型群体创伤事件处置演练,急诊科、应急办和相应的职能科室共同参加。疫情期间,多次组织针对可能有新冠感染风险的严重外伤患者的救治应急演练,提高医务人员的救治效率,降低感染新冠的风险,完善了医院在新冠疫情下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应急机制,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增强了科室间的协同救治意识。

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以来,医务管理部门高度重视急诊急救患者的救治,带领多科室共同梳理急诊急救流程,疏通服务的难点和堵点,急诊急救的医疗救治水平和服务水平都有了明显提升。与此同时,急诊辅佐党支部主动担负起主体责任,将改善服务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坚持党建引领和改善服务两不误、两促进,既保证了医疗安全,改进和优化了医疗服务,又很好的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既切实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又树立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



供稿: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

审核:内蒙古自治区医疗管理事务服务中心

信息来源: 医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