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本站
搜索
list

当前位置: 首页 > 就医指导 > 保健 > 病媒防治
病媒防治
鼠疫防治科普
发布时间: 2023-11-03 14:56    
分享到:

打开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即可

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它具有发病急、病程短、传播快、病死率高、传染性强的特点。鼠疫原发于啮齿动物之间,并能引起人类的流行。

主要传染源:

传染源主要是啮齿动物,传播媒介主要是跳蚤。肺鼠疫患者也可成为传染源。

鼠疫的传播途径:

比较常见的就是媒介传播。通过染疫的跳蚤叮咬人,导致人被感染。人被跳蚤感染以后常见的临床症状就是淋巴结肿大及全身症状。第二类就是直接接触传播。第三类是空气飞沫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对鼠疫普遍易感。它不分种族、年龄、性别和职业。牧民及野外工作人员因被染疫跳蚤叮咬的可能性大,感染的可能性高于一般人群。

鼠疫的临床类型及表现

鼠疫的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6天,多为2-3天,个别病例可以长达到8-9天。

鼠疫患者一般都表现出危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发病急剧,病程进展快,体温突然升高至39-40℃,呈稽留热,头痛剧烈,有时出现呕吐、腹泻、头晕、呼吸急促,很快陷入极度虚弱状态,心动过速,血压下降,血常规检测白细胞计数增高。

腺鼠疫一般是由被染疫的跳蚤叮咬而引起,除了具有一般的鼠疫临床症状外,还会引起受侵的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速度比较快,会出现剧烈疼痛,而且质地比较硬,与周围组织黏连,失去可移动性。

比较危险的还有肺鼠疫。肺鼠疫除了具有一般鼠疫临床症状外,还会变现以下特点:潜伏期更短,发病更急,患者发病初期出现干咳,随着病程的发展会咳出稀薄的鲜红色的泡沫样的血痰。肺鼠疫患者如不及时治疗。病人多在2-3天,更有甚者在几个小时内死亡。

主要预防措施

要做到“三不”、“三报”、”三护

“三不”:不接触、剥食和携带鼠、野兔、狐狸、狼、流浪狗、流浪猫、黄羊、旱獭等动物;不要在野外,尤其是不要在鼠类(包括旱獭)、野兔等动物洞穴周围进行休憩,更不要挖刨动物洞穴;不要接触急死患者、疑似鼠疫患者、确诊鼠疫患者。

“三要”:要及时报告病死鼠、疑似鼠疫患者,不明原因的高热患者和急死患者;要做到住所及周边环境卫生干净整洁,猫入笼,狗拴养,定期进行灭蚤处理;对患者要做到就地治疗,确保患者可以得到迅速及时救治。

“三护”:要进行有效防护,人在野外活动或作业时,要穿长裤、长袖上衣,必要时穿高筒靴子或防蚤袜子。在疫区、疫点处理过程中,强化疫情处理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要进行健康监护,对从事高危职业人员如放牧人员、灭鼠人员、野外作业人员和疫源地内居民要每天进行健康监护,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报告;要进行看护,对出入疫点周围的人员,要进行必要的看护,防止人员在没有有效防护下进入疫点

预防性治疗方法

广谱抗菌药物对预防鼠疫具有确切而良好的效果。对鼠疫患者的直接接触者、被疫区跳蚤叮咬的人、接触了染疫动物分泌物及血液者,以及鼠疫实验室工作人员操作鼠疫菌时发生意外事故的,均应进行鼠疫预防性治疗。药物可选用四环素、多西环素、磺胺等。

WHO《鼠疫手册》推荐的剂量是:

  四环素

1.0~2.0克/天,分2~4次口服,

儿童25.0~50.0毫克/天,分2~4次口服;

  多西环素

100.0~200.0毫克/天,1次或分2次口服,

儿童剂量及服法相同;

  磺胺类药(含增效剂)

1.6克/天,分2次口服。一般连服5~7天。

信息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综合疾控中心